2025年美股能否重演2020年的V型反弹?

2025年美股能否重演2020年的V型反弹?

宏观经济背景对比:2020年 vs 2025年

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经济: 新冠疫情在2020年引发经济急剧下滑。美国GDP在2020年全年萎缩了3.5%,创下二战以来最严重降幅。全美消费和投资活动骤减,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业或陷入贫困。4月份失业率一度高达14.7%,为1940年代有统计以来最高水平。通胀则因需求崩塌和油价暴跌而极为低迷,一度出现通缩压力。政府祭出约3万亿美元财政刺激以支撑经济。到2020年底,随着封锁逐步解除和刺激措施见效,经济开始初步复苏,但总体宏观环境仍是低通胀、低利率和高失业的组合。

2025年通胀高企下的经济: 经过2021-2023年的复苏与过热,美国经济在2025年前的走势与2020年截然不同。目前失业率维持在低位(约3-4%),就业市场相对紧张,经济增长放缓但尚未陷入衰退(2024年全年GDP增长2.8%,略低于2023年的2.9%)。然而通胀成为主要挑战:截至2024年底,美联储偏好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(PCE)物价指数同比仍上涨2.6%,高于美联储2%的目标。尽管相比2022年的通胀高峰已有所回落,但美联储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核心通胀可能仍滞留在2.5%左右,远高于目标水准。也就是说,2025年的宏观环境是“增长放缓+通胀未完全受控”,与2020年“衰退+通胀偏低”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。鲍威尔在2024年底的讲话中强调,美联储基线预期是经济继续温和增长、失业率维持低位、通胀缓慢下行。整体来看,2025年并不存在2020年时那种“大衰退后的巨大产出缺口”,相反是一个接近充分就业但通胀粘性较强的局面。

美联储货币政策:快速宽松 vs 高利率维持

2020年的快速大幅宽松: 面对疫情引发的金融恐慌和经济停摆,美联储在2020年春季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措施。联邦基金利率在3月短短两周内被紧急下调了1.5个百分点,直接降至0%~0.25%的近零区间。同时,美联储重启并扩大量化宽松(QE),在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大举买入,并推出多项非常规贷款工具以维持信贷流动。正如时任主席鲍威尔2020年4月所言,美联储“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动用贷款权力…将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工具,直到确信经济走上复苏之路”。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在2020年为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流动性支撑,稳定了投资者信心。

2025年的高利率观望与转向前景: 与2020年截然不同,美联储在经历了2022-2023年的激进加息后,2025年初维持着较高的政策利率水平。截至2024年底,联邦基金利率仍在约4.25%-4.5%的区间。通胀压力使得美联储不敢贸然大幅降息:根据美联储最新预测,核心通胀到2025年仍高于目标,因此只能缓步降息,官员预计2025年底前仅降息约0.5个百分点。鲍威尔明确表示,美联储在2024年12月的例会上甚至曾认真考虑不降息,显示政策转向非常谨慎。相比之下,2020年美联储火速降息至零并承诺长期宽松,而2025年的美联储处于高利率的观望状态,主要任务是确保通胀实质性下行。在缩表方面,美联储也在2022年以来持续收回流动性,与2020年大规模扩表形成对比。总之,货币条件迥异:2020年股市背后有美联储大水漫灌的顺风,而2025年利率高企,美联储短期内难以提供类似的宽松刺激。

地缘政治风险:稳定局面 vs 多重不确定性

2020年:相对平静的地缘环境(除疫情外)。疫情期间各国关注焦点在国内抗疫和经济纾困,尽管美中经贸摩擦在2018-19年一度紧张,但2020年初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,地缘局势相对缓和。没有发生新的大战争冲突,全球政治风险主要体现为疫情本身的不确定性,而非大国对抗。总体而言,2020年的市场未过多受地缘政治冲击影响。

2025年:多重地缘风险交织。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:首先,俄乌冲突自2022年爆发后迟迟未有解决,战争步入第3个年头仍在持续,能源安全和欧洲地缘稳定因此长期受到冲击。其次,中美对抗升级成为市场新的不安因素。美国对华实施高科技出口管制、提高关税等举措引发中方反制,双方在贸易、科技乃至台湾问题上的摩擦加剧。权威机构的调查已将“中国武力犯台”列为2025年需重点关注的高影响风险: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报告称,2025年两岸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被评为“中等”,但对美国利益的冲击将是“高”的,这一情景已连续第五年被列为最高优先级的潜在冲突之一。再次,中东局势在2023年末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沙冲突而恶化,牵动地区多方势力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警告称,中东冲突一旦升级将显著加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,可能通过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和航运成本等渠道影响全球经济。目前油价虽未触及2022年的高点,但地缘紧张意味着通胀随时可能卷土重来。总体来看,2025年的市场面临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多重地缘风险,而2020年相对缺乏此类地缘冲击。这些风险叠加会削弱投资者风险偏好,并可能限制政策空间(例如地缘冲突引发的通胀反弹会掣肘各国央行宽松)。正如路透社分析所指出,2025年不断积累的地缘风险可能要么触发新一轮通胀冲击,要么将全球经济拖入下行尾部风险情景。这一不安定的外部环境是2025年美股所处的大背景之一。

企业盈利前景与市场估值

2020年企业盈利V型波动: 随着疫情爆发,2020年企业盈利经历断崖下跌。分析显示S&P 500指数成分股盈利在2020年预计同比下降约13.6%,但紧随其后在2021年反弹22.8%。这体现出疫情导致企业业绩短暂重挫,但在史无前例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反弹下,公司盈利很快进入修复轨道。其中科技和“居家经济”相关企业成为盈利亮点,不少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业绩超预期增长,如大型科技巨头和电商平台受益于线上需求激增。股市迅速“预支”了这种盈利复苏预期 —— 2020年下半年美股估值大幅抬升。在利率近零和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下,投资者愿意给予股票更高的估值倍数。当年标普500的前瞻市盈率一度升至20倍以上,远高于历史均值。事实上,由于2020年盈利下滑而股价迅速回升,标普500的实际市盈率曾飙升至约30倍,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。这种高估值在当时被部分合理化为:超低利率降低了折现率、别无他处的流动性(“TINA”效应)推高资产价格。可以说,2020年的V型反弹很大程度上伴随着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和估值扩张的双重驱动。

2025年企业盈利展望与估值水平: 时移世易,经过2021-2023年的强劲盈利增长之后,美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已恢复并超越疫前高点。2025年的市场并不存在一个“低基数”来让盈利爆发式反弹,相反,大部分机构预测盈利将保持温和增长轨道。高盛预计标普500公司2025年每股盈利将增长约10-11%,达到**$268**左右,与市场一致预期基本相符。这一增速远低于2021年的恢复式增长,反映出高利率和经济放缓对企业盈利的掣肘。此外,不少风险因素(例如关税提高带来的成本上涨、工资和利息支出上升)可能侵蚀企业利润率。一些投行已下调盈利预测:高盛在考虑了贸易政策等影响后,将2025年标普500盈利预测从$268小幅下调至$262。总的来看,2025年盈利前景稳健但并非惊喜,难以提供类似2020-21年那种超预期刺激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估值水平。经历2023年以来的上涨,美股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区间。标普500指数目前的前瞻市盈率超过21倍,显著高于过去长期平均的15-17倍。高盛研究指出,过去两年美股估值倍数扩张了约25%,当前市盈率(约21.7倍)处在过去百年第93百分点位,属于极高水平。相比之下,2020年3月暴跌后的市盈率一度跌至低谷,留出了很大上行空间;而2025年前夕市场已“先涨为敬”,估值不便宜。估值过高可能限制美股进一步大幅上行的空间。一方面,高估值意味着未来上涨需要更强基本面支撑,否则可能透支预期;另一方面,高估值环境下市场对利空更敏感——正如高盛警告的,高估值往往会放大市场遭遇负面冲击时的下跌幅度。有分析称,即便美联储开始降息,鉴于目前股市已提前反映利好,降息对股市的提振作用恐将“相对有限”。综上,2025年美股估值基数远高于2020年初反弹时,这意味着市场要重演2020年的涨势将更具难度。

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结构

2020年:极度宽松催生贪婪情绪,散户跑步进场。 2020年3月的暴跌引发极度恐慌,但随后美联储和政府的强力救助迅速扭转了预期,“不要与美联储作对”的信念和对错失反弹的恐惧(FOMO)在投资者中蔓延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量廉价流动性直接助推了市场投机热情。各国央行注入的创纪录流动性令2020年资产价格飙升至新高,美股科技板块尤为突出。同时,美国散户投资者在疫情期间蜂拥入市:居家隔离和刺激支票造就了一批热情高涨的新散户,他们利用免佣金交易平台大举买入股票。据统计,散户偏好的热门股组合2020年涨幅超过80%,跑赢对冲基金典型持仓和大盘指数。“仿佛免费的钱遍地都是,流动性极其充裕,债券储蓄回报为零,所有人都不愿错过这波行情,”一位市场资深交易员当时形容道。这种由零利率+财政补贴催化的投机狂潮,带来了2020年美股的快速V型反转。但也埋下隐患——不少散户追捧的股票并无基本面支撑、估值泡沫滋生。总的来说,2020年市场情绪经历了从恐慌谷底迅速跃升至近乎狂热的过程,在政策“安全网”下投资者大胆追逐风险资产。

2025年:情绪谨慎乐观,市场结构失衡加剧。 目前投资者情绪相对复杂,一方面,美国通胀回落和经济软着陆预期让部分资金看多后市,另一方面,高利率和诸多风险让投资者不敢过于乐观。与2020年不同,市场中缺乏新的“大水漫灌”刺激来极大提升风险偏好。相反,现金和债券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替代投资(短期国债利率在5%左右)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市的吸引力。不少机构投资者选择在股市上涨之际逢高逐步获利了结或对冲,下半年VIX波动率指数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中性水平,显示市场并未出现2020年那种极端恐慌或极端亢奋。不过,需要关注的是市场结构性的变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:

结论:环境异同与2025年V型反弹的可能性

综上,对比2020年和2025年的市场环境,可以发现二者虽有相似之处,但关键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:

综合考虑上述因素,2025年美股要重演2020年那样迅猛的V型大牛市的条件并不具备。2020年的反弹更像是一次“非常规”行情,有赖于非常规政策和独特的疫情经济周期。2025年除非出现超预期利好(例如通胀迅速回落使美联储得以大幅降息,或地缘紧张骤然缓解提振信心),否则难以复制2020年的走势。多数华尔街机构对于2025年的展望偏向谨慎:预计美股会有温和正回报但非轰轰烈烈的大牛市。正如一位投资经理所言,在当前高估值、高利率的背景下,哪怕美联储开始降息,其对股市的提振也可能“有限”,投资者很难像2020年那样获得连续暴涨。因此,如果2025年出现下跌,市场反弹更可能是**“U型”或“W型”的曲折复苏,而非2020年那种迅捷深V。当然,市场走势仍取决于未来诸多变量的演变:一旦通胀下行超预期、央行政策转向或盈利出现新的增长点,不排除美股重拾升势。但基于当前已知信息,对2025年美股前景应持谨慎适度的预期**,不能简单套用2020年的剧本。

参考资料:

  1. Reuters 等权威媒体对2020年和2025年宏观经济的报道
  2. 美联储会议纪要及官员讲话摘录
  3. IMF 和外交关系协会有关地缘风险的评估
  4. 高盛等投行研报对盈利和估值的分析
  5. 路透社对市场结构变化和投资者行为的深度报道